美智库关于中国软实力报告《中国在美洲的软实力投送》
Post in: 行业新闻9月-15美智库关于中国软实力报告《中国在美洲的软实力投送》
中国利用其在美洲的外交、文化和军事关系获取政治上的承认和有利的贸易与投资条件,它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集中在获取本国工业所使用的原材料和向当地市场出售制成品上。中国既不寻求推进美洲的革命议程,也不试图利用该地区的反美紧张局势。文化活动、语言培训和教育交流可能使中国对拉美国家社会的认识得到加强,并增强那里的社会流动性,但短期内,中拉关系可能会继续受到文化差异和缺乏沟通的限制。
【本刊讯】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巧实力委员会”3月发表一份报告,总题为《中国的软实力及对美国的影响》,以下是该中心资深研究员、美洲项目副主任凯瑟琳·布利斯为这份报告地区研究部分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在美洲的软实力投送》,全文如下:
要点
·中国利用其在美洲的外交、文化和军事关系获取政治上的承认和有利的贸易与投资条件。
·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集中在获取中国工业所使用的原材料和向当地市场出售制成品上。在矿业等经济部门,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把精力集中在经济活动上,而牺牲环保。虽然廉价的中国工业产品的涌入在一些国家受到消费者欢迎,但有关它们会损害国内工业的担忧败坏了中国产品在包括墨西哥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声誉。
·尽管中国与委内瑞拉和古巴有着密切的经济关系,但它既不寻求推进美洲的革命议程,也不试图利用该地区的反美紧张局势。
·中国的发展倡议看来集中在确保获得包括委内瑞拉和巴西在内的能源的机会方面。
·咄咄逼人地提升文化活动、语言培训和教育交流。这可能使中国在长期对拉美国家社会的认识得到加强,并增强那里的社会流动性。但在短期,关系则可能会继续受到文化差异和缺乏沟通的限制。
概述
中国与美洲各国关系的特点是寻求在国际领域中获得承认,即它是中国的合法代表,确保获得其工业所需的原材料,获得进入该地区市场的机会,以出售自己的工业产品,以及在国际政治和贸易论坛上加深政治联盟。
·获得对其主权的承认是中国的一项对外政策重点。这一问题在美洲仍是一项挑战。那里的一些国家承认台湾是中国在国际事务方面的代表。
·除了扩大外交影响力,以鼓励承认和遵守其“一中政策”之外,中国还在这个资源丰富的地区寻求获得经济利益。中国进口原材料或半成品,以刺激不断扩展的工业部门的增长,并进口农产品来养活本国人口。进入拉美国家市场的机会使中国的工厂获得了出售各种制成品的渠道。·在生物技术、电脑、汽车和钢铁等工业领域中建立的技术伙伴关系使中国能够同重要的合作伙伴共享科学专门知识,同时确保获得当地可用的原材料的机会。
·虽然近年来,中国对美洲各国军队“暗送秋波”的特点是武器出售,但中国承认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并避免显得它要推行一场武器竞赛或者一项革命议程。
·中国利用“软实力”工具巩固自己与美洲国家的关系,加深自己的影响,确保获得市场和原料的机会。
本报告提供有关中国与美洲———重点是拉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联系的一项概览。报告利用学术文献、媒体、政府统计数字以及对专家的采访提供的证据,考察中国与重要国家的经济关系,探索中国谋求实现胡锦涛主席2004年阐述的有关中拉关系3项目标的途径:“加强战略联系,增进政治互信;采取切实可行的创造性措施利用经济合作的潜力;更加重视文化交流,以加深相互了解。”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具有与中拉关系相同的一些特征。不过,由于在国际贸易和政治论坛上,加中关系往往具有鲜明差别,所以在本文的一些部分中,将对其区别对待。
社会与经济联系和外交史
中国在美洲的经济活动可以追溯到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主义时代。当时,欧洲商人加入了打入大西洋彼岸市场的帝国舰队的行列,携带了来自东亚的纺织品和陶瓷等货物。一些货物必然地保留在当地商人手中,并逐渐影响当地的设计与消费模式。例如,来自墨西哥中部的著名的蓝白相间的塔拉卫拉陶瓷艺品据说就是受到16世纪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的启发。
中国向美洲的移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男劳工被从中国带到该地区,从事农业和铁路建设。劳工们在新的家园中受到的虐待导致许多工人———按照印地语的“临时工”称为“苦力”———对劳动条件提出抗议,并逃离工作营地。在秘鲁,苦力们逃离沿海庄园,住在城市里,当上鞋匠、屠夫和店主,并成立了互助协会。其中许多协会继续维护华裔秘鲁人的利益。在19世纪末的墨西哥,波菲里奥·迪亚斯政府欢迎中国移民进入该国西北部。在那里,他们的创业精神及其与美国大型矿业公司成功的商业联系引起了种族主义情绪和草根阶层对他们影响力的反对。中国劳工还抵达古巴,在甘蔗田里劳动。当他们迁徙到城市里寻找更为有利可图的工作机会时,他们聚居在少数民族社区里,并使哈瓦那的中国区成为当时拉美最大的中国人社区。
中国向美洲移民的复杂历史,加上搜集移民数据和在人口普查材料中标出民族属性的截然不同的国家模式,使得弄清该地区的华侨和华裔目前人口数量变得很困难。秘鲁估计拥有大约6万华侨生活在该国境内,华裔公民则要多得多。有关生活在委内瑞拉的华侨的数字与此相当;玻利维亚共和国有大约5万华侨;而巴西则可能拥有多达10万的华侨。墨西哥的华侨人口约为3万,华裔墨西哥人则更多。虽然有关哥伦比亚的华侨人数的估计要少一些,仅为7000人,但是加拿大统计机构报告说,2001年,有100万以上的华裔人口生活在该国。
该地区大多数国家的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都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了正常化。古巴是西半球第一个承认中国的国家。为了表示与一个兄弟革命国家的团结一致,卡斯特罗政权于1960年与中国建立联系,宣布与台湾断绝关系而承认其社会主义盟友。在人民联盟政权领导下,智利于1970年承认中国,从而成为第一个这样做的南美国家。皮埃尔·特鲁多领导下的加拿大左翼政府也于1970年承认中国。在此后的几年里,该地区许多其它国家,包括巴西等右翼军政权也承认了中国,并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直到1979年,在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问人民共和国的基础上,在卡特总统领导下,美国才与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然而,尽管中国与该地区许多人口最多的和经济上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国家保持了几十年的外交关系,但却没能使巴拉圭和11个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在国际场合放弃承认台湾,转而承认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代表。虽然巴拉圭继续承认台湾,但卢戈总统表示,他打算谋求与中国的更加牢固的经济关系。2007年,哥斯达黎加与邻国决裂,断绝了与台湾的联系,与中国建立了正式关系。但中美洲像加勒比海地区一样,一般而言继续是台湾影响力的一个中心。
通过确保在美洲政府间进程中的观察员地位,中国获得了对西半球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担忧的细微认识。为了加深与南美重要国家的经济联系,中国参加了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的一项高级别会议。2004年,中国在美洲国家组织中获得了永久观察员地位。中国还是拉美与加勒比海地区经济委员会的观察员。除了与该地区政府间机构的成员发展正式的政治关系外,通过本国共产党,中国还与该地区的政治组织,包括与拉美与加勒比海地区社会主义国际委员会、圣保罗论坛、美洲基督教民主党组织和拉美政党常设会议保持着关系。
由于中国是地区间组织的正式成员国和观察员,所以中国官员有机会与该地区各国国家元首等政府代表直接交往。与该地区领导人的个人关系使中国官员能够对台湾施压,以图使台湾在拉美高效经商的难度增大。例如2007年,中国成功地说服墨西哥拒绝让台湾总统陈水扁的飞机在他出席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的就职典礼后进入墨领空,因为奥尔特加发誓要保持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高层访问也成为中国与该地区重要国家之间保持积极外交接触的特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2004年11月份亚太经合组织在智利举行的峰会相配合,胡锦涛会后对该地区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外交访问,访问国家包括巴西、阿根廷和古巴,一路上达成了起码3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仅2008年,秘鲁总统加西亚、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和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就都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举行的8国集团会议的间歇期间,巴西总统卢拉·达席尔瓦与胡锦涛会晤。2008年7月,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访华,出席中墨两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从而使两国得以审议在外交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和需要。由于定于2008年11月在秘鲁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胡锦涛预计将再次出访南美洲。
近年来,包括阿根廷和秘鲁在内的拉美国家在中国开设了领事馆,或者扩大了领事业务范围,从而反映出中国和南美之间贸易和旅行的扩展。2008年6月,加拿大驻北京使馆宣布将开设4个新的签证中心,以处理中国侨民到加拿大旅行的越来越多的申请。1988年,中国和古巴商定,由于两国的密切关系,所以彼此之间的旅行不再需要护照。
尽管中国扩大了与该地区的外交关系,并努力通过参加地区政府间机构来更多地了解美洲,但中国好像既不寻求推行革命议程,也不想卷入该地区的反美紧张局势。一些观察家曾经报道了一种普遍的印象,即中国外交官的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讲得不好,并缺乏对该地区的政治或习俗的熟悉。然而近年来,中国已经把其政府官员的拉美问题培训列为重点,并培养起一批深谙该地区语言、政治和文化比较年轻的外交官和国际关系专家,以便在今后几十年里承担重要的领导职务。在信守其已经阐明的和谐与不干预他国内政的外交政策原则的条件下,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以确保自己在政治上获得承认,获得利用原料和市场的机会,并推进技术和能源方面的伙伴关系,同时在该地区与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面前保持中立。
利用原材料和消费市场的机会
虽然获得对中国主权的承认并提升国际论坛上全球范围的南南问题的影响力是中国所关注的重要政治问题,但该国在美洲的主要利益看来仍是经济方面的,因为中国认为,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其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的潜力来说很重要。
与此同时,中国把该地区不断增长和日益富裕的人口看作其制成品的一个潜在市场。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和美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大大增长。然而,贸易流动和投资格局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为智利和秘鲁等初级产品出口国近年来从中国对铜等金属的热切需求中获得了巨大好处。但墨西哥和中美洲各国把来自中国廉价工业产品的涌入看作是与其制造业部门的竞争和对其经济利益的一种威胁。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将如何影响中国对来自安第斯山脉各国工业用金属的需求还要拭目以待。中国可能会把其经济议程集中在对选定的少数出口国上,同时谋求开拓在另外一些国家的制造业机会。
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不断增长,但与它在其它地方的投资相比仍然较少。为了给投资提供便利,中拉企业于2007年11月在圣地亚哥举行第一届中拉企业家峰会。有来自该地区至少300位代表参加。第二次会议于2008年10月在哈尔滨举行。2008年在坎昆举行的拉美问题世界经济论坛包括了几次有关中国和拉美问题的会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谋求获得有利的机会,以利用美洲的初级产品。中国政府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以便为中国公司获得石油和天然气、农产品和原材料提供便利。在过去两年,有关能源资源的协议在中国与拉美的接触中处于显要地位。2007年,古巴和中国签订协议,以促进能源部门中的经济和商业关系。同年,委内瑞拉和中国达成协议,组建一个联合开发基金,以帮助把委内瑞拉对中国的石油出口从每天15万桶增加到将近80万桶,委内瑞拉为该基金出资200万美元,中国出资400万美元。2008年,委内瑞拉和中国采取了额外举措加强彼此的能源关系,商定在中国修建一座炼油厂,以加工委内瑞拉的重质油,目标确定为,到2010年,委内瑞拉将每天向中国运送100万桶石油。虽然起码目前看来,计划仍在顺利实施,但油价最近的下跌可能会使这个项目的长期前景产生疑问。2008年,中石化与巴西石油公司签订一项协议,以修建一条974公里长的天然气管道,称为“GASCAC”。新管道将与2004年开工、2007年竣工的303公里长的“GAS-CAV”网络相连接,并将使连接巴西东南部和东北部的天然气管道终端的“GAS-ENE”系统趋于完善。按照协议的条款,中石化将负责巴西从北到南管道的设计、工程建设和材料供应,其资金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供。
虽然许多分析人士认为,拉美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额较小,但它近年来已经大大增加。2007年,中国和拉美之间的总贸易达到1026亿美元,中国和巴西、墨西哥及智利之间的贸易占总额的将近60%。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以便为获得原材料(铜、镍、木材和铝矾土)、半成品(纸浆、矿渣和油漆)以及农产品(大豆、禽类、鱼类、糖类和水果)提供便利。2005年,中国与智利签订一项正式的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6月,秘鲁宣布,秘中两国将在2008年秋季在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签订一项协定。
虽然总的趋势是,中国从美洲进口原材料,并跨越太平洋出口工业产品和电子产品,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也从该地区,主要是从巴西和加拿大进口航空航天设备等高技术产品。2007年,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把第一架ERJ145地区喷气机发送给大新华快运航空公司。几家加拿大电信公司向中国工业界出口无线技术。鉴于中加两国间的贸易增加,加拿大于2008年夏季宣布,它计划在中国开设6个新的贸易办事处。
分析人士说,虽然西半球对中国的出口并不占中国总进口的很大份额,但中国对来自拉美的产品的需求,在刺激拉美出口部门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产品占西半球进口货物越来越大的份额,拉美与中国之间存在贸易逆差,尽管个别国家与中国有贸易顺差。重要的是,中国公司与当地公司在生物技术、电脑、航空航天、汽车和钢铁工业方面建立了伙伴关系,从而在一些情况下带来了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共享。2007年,中国的汽车制造厂家一汽宣布,它将开始向墨西哥出口汽车,同时与墨西哥的萨利纳斯集团合作,以建立一家工厂来实现6000至7000美元型号车辆的国内生产。中古两国建立了生物技术伙伴关系,以便在古巴生产医疗产品并使之商业化。虽然在古巴生产医疗供应品可能会使中国专家的技能转移到古巴的制造部门,但来自美洲的生物技术公司也与中国同行共享知识。例如,加拿大的迈克罗尼克斯公司最近建立了一家联合企业,以利用专利技术在湖南省生产流感疫苗。
发展方面的伙伴关系是该地区各国和中国之间关系的特点。2001年,委内瑞拉和中国建立了一个高级别委员会,以探索共同关心的发展问题。在联合发展战略联盟指导下,委内瑞拉和中国交流与能源和农业相关的信息。中国支持提高食品安全方面的做法,以改善贸易结果。2007年宣布并初始注资60亿美元的一项联合融资基金为两国实施的一系列项目提供了融资。
如果中国与委内瑞拉的关系发展是以利用中国的资金向委内瑞拉提供基础设施为核心,那中国与加拿大的发展伙伴关系就是截然不同的。加拿大国际发展机构(CIDA)在中国设有办事处。它与中国政府和当地人民合作,以加强人权、治理和民主为重点。由于中国在拉美和非洲等地开展自己的扩大影响和对外援助的活动,它可能会利用本国经验,与CIDA等援助机构进行互动。
中国在这一地区的软实力投送为了加深与美洲重要伙伴国的政治与经济联系,中国制订了各种各样的一系列文化和技术外联活动计划,以促进中国和该地区人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这些倡议包括交流军事人员;赞助促进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化的计划;支持巡回的艺术展览、舞蹈团和体育代表团的表演;以及在科技方面的协作。
军事关系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在外交上承认中国的大多数美洲国家都开始与中国交换武官,从而建立了正式的两军之间关系。除军事交流外,军队关系还包括中国向该地区国家出售或捐赠军事装备,包括卫星和情报搜集设备、联合训练演习,以及飞机和军舰的访问等。虽然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对该地区武器出售的数量微乎其微,但他们的确注意到,通过捐赠装备和赞助拉美国家军官访问人民解放军的设施,中国正加深与该地区军队之间的军事关系,并使在美洲的朋友熟悉其做法。
人民解放军和拉美各国军队已经形成了几种交流形式,以使军官们熟悉对方的人员和任务。解放军款待了在北京相关机构学习的拉美国家留学生。他们在那里学习炮兵、工兵、后勤、情报和通信。自从课程开设以来,来自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的军官们就定期参加了课程的学习。但墨西哥和秘鲁派出留学生则不那么经常。来自至少12个国家的100多名军官从解放军有关军事学说和国防的课程中毕业。与此同时,解放军每年都派遣代表团访问该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军队,拉美国家的高级军官还进行回访。
技术援助也构成中国与拉美之间军事外联的特征。2004年,巴西和中国签订一项协议,以促进军事交流和后勤以及科研方面的合作,通过制订有关中巴两国地球科研卫星的初步计划,加强了这一始于1988年的关系。中国为圭亚那和玻利维亚等较穷的国家提供了军事装备、军装、帐篷、野战厨房和工兵装备。
在一些国家,中国的方针看来建立在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的方针基础上。在古巴,从1999年以来,中国一直管理着贝胡卡尔的一个信号情报站,同时为古巴政府提供设备,以阻止来自美国的马蒂广播电台信号。由于2000年签订了一项关于加强中古两国军队之间合作的协议,中国还为设在哈瓦那郊外一个原苏联基地的一所网络大学提供了5000台电脑和电视机当中的绝大部分。
对维和倡议的支持也是中国在该地区军事经历的一个重要方面。从2004年以来,中国向联合国驻海地稳定部队派出了来自公安部的平暴警察部队的成员,从而为中国参与者提供了新的机会,以熟悉拉美参与国军方的军事理论。
文化关系
旨在使美洲公民了解中国语言、文化和社会的公共外交努力,在中国加强与该地区联系的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中国的文化外联包括语言教学、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文化学院的建立、姐妹城市计划,以及艺术、电影和历史方面的巡回展览。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关系从正式的政府协定扩展到包括社区组织举办的节日与庆祝活动。
有关包括语言教学在内的文化交流的正式协定是中国与该地区关系的一项关键组成部分。然而在许多背景下,文化关系得到了扩展,并把非正式的活动也包括在内。例如,1986年,秘鲁和中国签订了有关交换留学生和文化传统保护方面实践的一项文化协定。到2008年,这已经扩展到包括有关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医疗检疫和媒体关系在内的一系列协定。在阿根廷,中国移民在社区层次上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与经济作用。他们在那里经营着大约4000家食品杂货店。中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唐人街举办的新年庆祝活动吸引了数十万参加者。自从加拿大1970年承认中国以来,中加两国间的文化关系日益多样化。90年代达成的有关文化交流的正式协定为2001年在加拿大举办“北京文化周”和2002年举办“中国西藏文化周”铺平了道路。由于期望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政府为在圣保罗修建一座“北京大厦”出资。它于8月8日奥运会开幕当天开放,为武术教学、电影和艺术展览以及教育活动提供了场所。
对中国节日和习俗的庆祝还在巴西引起了社区组织的狂欢活动。在圣保罗,该市的华人社区组织一年一度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每年在该市的自由广场举办。在巴西利亚,太极拳武术的爱好者30多年来一直聚集到一起共同练习。这一演练计划已经被宣布为该市“文化遗产”的一个方面,并纳入到该联邦特区官方活动的日程安排之中。委内瑞拉和中国为2006年至2008年期间确定了一项正式的文化交流计划,包括艺术、电影、文学和音乐方面的交流。
尽管中国历来经通过外交活动、教师交流和正式的教育协定,鼓励对其语言和文化的认识,不过由于开始在大学里开设孔子学院,其加强有关对中国语言、政治和社会的认识的努力4年来得到了强化。孔子学院是2004年在韩国开始创办的,以便作为把汉语教学、文化研究和教师培训融入到名牌大学环境中的一条途径。孔子学院已经在世界各地扩散。在加拿大,现在至少有5所孔子学院。2006年,中国和墨西哥在墨西哥城的华夏中国文化研究院庆祝了拉美第一所孔子学院开办。第二个中心于2007年在墨西哥开办,位于蒙特雷的新莱昂自治大学。中国现在在哥伦比亚和秘鲁办有孔子学院,并计划在阿根廷、古巴和智利开办孔子学院。
除了孔子学院外,教师培训、学生交流和民间交往也构成了中国在拉美文化外交的特点。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与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古巴、多米尼加、墨西哥、秘鲁和委内瑞拉的教育部和大学订有招生协议。从20世纪60年代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古中两国就定期举行教育对话和交流。2001年,两国在教育方面建立了正式的双边关系。中国每年向30名古巴留学生提供在华学习的奖学金。2003年,中国驻墨西哥使馆报告说,两国已经就教育交流举行了5次会晤,中国已经向墨西哥派遣了18位教授,在墨西哥学院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担任教学工作。与此同时,中国报告说,它已经向墨西哥派遣了总共329名获得奖学金的留学生,墨西哥也向中国派遣了156名留学生,他们在中国学习了汉语以及中医、针灸和武术等。委内瑞拉和中国保持着一项类似的留学生交流计划。中国每年向委内瑞拉提供10笔留学生奖学金,以供其在华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在哥伦比亚总统阿尔瓦罗·乌里韦2005年访华以后,中哥两国建立了正式的教育交流关系。访华期间,据说中国大学生讲的西班牙语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于是,他宣布将启动一项教育交流计划。2006年春,21名中国留学生抵达哥伦比亚,在13所大学留学,全部费用都由哥伦比亚政府支付。
一些关系已经超出扶持语言和文化教学的范畴。例如,2008年夏季,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副总理兼教育部长雪利·邦德访华,以共享教育政策方面的最佳实践。由于每年有将近35000名中国留学生到加拿大高等学府留学,所以两国关系提供了就招生、学校管理和教师培训的各种方针交流信息的机会。
除了教育之外,中国还利用旅游、文化交流和媒体外联来培养中国与拉美公民之间的团结一致和相互了解。从2003年以来,中国与古巴、阿根廷、墨西哥、巴西、智利、秘鲁和委内瑞拉签订了正式的旅游协定,把这些国家确定为中国游客的“批准目的地”。享有批准目的地地位意味着,中国游客获准利用获得批准的旅游业集团,到该目的地进行休闲旅行。为了努力吸引50万到美国旅游游客的一部分向南延伸旅游,墨西哥联邦特区区长计划向中国赠送独立天使的复制品,以使潜在的中国游客熟悉墨西哥的文化和历史。与拉美50座城市的“姐妹城市”交流促进了中国和美洲城市居民之间的了解。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合作活动构成了中国对拉美和加拿大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政府和私营部门两者。1993年,巴西和中国宣布建立“战略关系”,以促进贸易、科学和技术交流,以及文化联系。中国向巴西提供了CBERS1和2卫星,以用于遥感用途。2005年,中国长城工业公司获得合同,即设计、制造和测试委内瑞拉和乌拉圭使用的VENESAT—1卫星,并将其送入轨道。在加拿大,在考虑如何促进与中国在环境方面合作的问题上,私营部门起了带头作用。2008年6月,由公司、省政府机构和加中商业理事会组成的一个联盟举行会议,以考虑如何促进两国在环境领域中的合作。2007年5月,中古两国就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等科学领域中的合作问题签订了一项协议,承诺将在医用和农用生物技术以及疫苗等项目上进行合作。与此同时,两国还就科学、创新和知识产权签订协议,同意就与可再生能源、纳米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相关的问题进行合作。
科学教育与培训也构成中国对美洲外交的特色。通过墨西哥科技合作总局和中国达成的一项协议,墨西哥科学家到中国参加了“生物气化的技术与利用国际研讨班”等课程,以及有关“竹子技术”的培训。
民意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刚刚进行的民调结果显示,拉美居民对中国和中国人民保持着相当赞许的看法,尽管一些拉美国家的居民担心,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与经济影响在长期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利益。根据皮尤全球民调中心2007年和2008年所做的民调,在巴西和墨西哥,对中国持赞许看法的民众所占百分比下降,而在阿根廷,其百分比则稍有上升。2008年6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墨西哥人和巴西人在是否认为中国尊重他们的国家的观点问题上存在分歧,墨西哥相当大的少数派相信,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在这三个国家,接受调查的人们都认为,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已经对该地区产生负面影响,在巴西人和阿根廷人看来,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具有积极意义,但墨西哥人并不这样看。有关墨西哥人对中国经济活动的消极看法的数据与皮尤中心2007年春的一项民调结果相符,因而可能反映出人们对中国与墨西哥制造业部门的竞争感到担忧。在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接受民调的人们有大约1/3认为,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的多数接受民调者都说,他们认为中国不断增强的军事力量对他们的国家产生负面影响。在皮尤中心2007年的民调中,委内瑞拉人有61%对中国持赞成看法,70%的人认为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有利于委内瑞拉,81%认为中国对委内瑞拉有一定的影响。
在中国的商业做法或人们对中国经济活动的普遍看法影响国内政治的程度问题上,尚需做更多研究。但在加拿大和拉美,人民对环境、健康和劳工问题的担忧看来很突出。在秘鲁的矿业部门中,中国铝业公司已经在铜矿开采部门获得影响力。该公司有关搬迁莫罗克卡市、以便扩大海拔15000英尺的特罗莫克山上开采活动的计划造成紧张关系,因为一些居民认为该公司提供的补偿性一揽子建议钱太少。2008年7月,秘鲁的首钢耶罗矿山的工人们在2008年期间第二次罢工,以抗议矿里的劳动条件,声称这家中国企业必须在解决工人以及附近小城居民的担忧方面做更多工作,因为该公司控制着那里的供水、供电以及物业管理。对来自中国的污染产品的担忧也在中美洲引起关系紧张,因为含有受二甘醇污染、来源于中国的药物成分的止咳糖浆于2006年造成巴拿马300多名病人死亡。在加拿大,政府最近发出的有关从中国进口受三聚氰胺污染零食相关危害的警告引起消费者不满和超市对食品的召回。
建议
·与中国和该地区重要国家开展有关产品安全问题的交流,或许可通过亚太经合组织卫生工作组或其食品系统网络来进行。这可能会使人们窥见最近发生的有关二甘醇和三聚氰胺污染的担忧问题,并在一种以信息共享、而不是怪罪和指责为焦点的环境中提出问题。
·利用现有的双边机制,譬如战略经济对话和10年计划,以及美中全球问题论坛,或许还有亚太经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工作组,来探索自然资源的开采与保存之间的联系,以进一步强调把环境管理融入到海外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促进有关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有选择的交流,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美洲—多米尼加共和国—美国自由贸易协定和美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范围内的劳工与环境协定列为典范,以促使中国成为一个较为负责任的贸易伙伴。
·在本地区范围内,或许可在美洲国家组织的赞助下组织有关科学技术合作的交流。(尹宏毅译)